立德树人 教人以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来源: 时间:2017-04-07 编辑:

张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思想源泉,为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精神支撑,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当中,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多样化的客观现象,也影响到高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异常复杂,使得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怎样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定“主心骨”,补足“精神钙”,筑牢“压舱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广大思政课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求真至善,修德允能”的校训理念,针对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下面我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学院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提升教师素质,当好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的引路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期待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习总书记的讲话,既肯定了教师之于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又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嘱托。由于思政课的特殊地位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引领者。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社会实践考察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又采取领导和督导听课、学生打分、集体备课等办法,激励教师,让教师时刻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思政课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保持政治敏锐性,时时关注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以自身对理想的追求感染和教育学生。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坚持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以科研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以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信服。目前,一批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已经脱颖而出,拥有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教师一名、保持历届全省高校教学公开赛均取得一等奖的高校;在上周举办的教学公开赛中又有两名教师以赛区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总决赛。

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主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要通过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为现代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一是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转向积极主动地学,认清课程对其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二是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用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鼓舞激励学生,增强其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原动力;三是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任度和认同感。通过课程教育和学习,提高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在挫折、困难面前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解决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恋爱、就业等多方面问题。通过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会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思政课的价值,提升其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三、密切结合实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思政课是非常有魅力的课,它的时代和实践品格很突出,科学性、真理性和针对性强,思政课给予学生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通过融合新颖的材料、前沿的见解,使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与其他各专业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动的桥梁。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深邃的理论与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感知“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思政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追踪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才能富有生命力。二是适时增加教学内容。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晴雨表,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产生思想困惑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当中,进行精细解读,针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去分析、思考和认识问题。三是要加大课外教育力度。利用做学生兼职班主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学生党课主讲教师的契机,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是相对统一的、固定的,但其教育教学方式又可以是灵活的、多变的。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照本宣科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方法改革。一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型、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要大力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将教材的理论性文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阐述出来,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以最新发生的事件为例,以典型性问题为例,使教学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既提高了他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图片、影音资料等相关内容,变单一讲授变为多维方式,将直观生动的历史与现实镜头展示给受教育者,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五、几点体会

一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前提。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是我校的传统,学校领导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思政课建设支持、鼓励,而且校领导还身体力行,深入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多年来一直坚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任务。尤其是全省开展“四进”、增强“四信”专题教学以来,我校不管在组织发动还是教育教学都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省委领导多次就开展“四进”、增强“四信”工作征求曲书记意见,在全省高校经验交流会上,辛校长代表高校进行了典型发言。

二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关键。思政教育教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广、难度大,不是单靠思政课教学单位所能够完成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鼎力支持是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校“四进”专题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同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分不开的。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工作的基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是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于景洋 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