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性的多维统筹协调思考
研究生学院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研究生学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三个问题进行突破,现将我们的做法做如下汇报:
在思想上理清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和“谁来做”
“做什么”体现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理解,重点是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科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增强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相协调。“谁来做”是实践主体的范畴,需要明确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主体,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主体。这主要包括研究生导师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两大责任群体,院系与学校两大管理层级。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做
“怎么做”属于方式方法范畴,事关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需要统筹协调四大方面关系。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统筹协调
我们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研究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更要注重研究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实现德才并育落地,我们在研究生学习和科学研究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元素。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诚信教育有效结合。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和研究生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中都强化学术道德教育。二是鼓励研究生学术研究方向与学习中央精神和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以文化传播和品牌建设为内容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今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研究生学院为每一位毕业生发放了一份精心制作的毕业纪念册和院徽,纪念册中满含了校领导的殷切期盼、院领导的美好祝福和学生代表的毕业感言。在主楼0812研究生讨论室打造内容丰富且极具正能量的文化墙,悬挂毕业生留给母校的代表性字画作品。我们还准备在0809会议室设计毕业生集体照的文化墙,现正在收集1982入学我校研究生毕业集体片。
(二)处理好“借鉴本科”与“彰显特质”的统筹协调关系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途径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均已相对成熟。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做法对研究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研究生群体由于其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及学习方式,凸显出两大特质,一是已经具备了自我成长发展的良好基础;二是研究生强调的是“学术研究”。因而,在着力推进借鉴本科与体现特质的平衡发展,我们努力为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加强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提升研究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为研究生发展搭建良好的自我成长平台。另外,在研究生活动中,打造学术平台和品牌活动,凸显学术要素,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实训、通过举办周末学术沙龙,对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实训,通过研究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培养研究生社会观察能力等学术平台和品牌活动,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处理好“导师思政”与“政工思政”的统筹协调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对原有班级的概念弱化,他们更多地进入到了导师的课题组、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生导师与其接触交流最为频繁和密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和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于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核心就是要协调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优势互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处理“导师思政”与“政工思政”的统筹协调关系时,难点在于研究生导师与政治辅导员的沟通衔接渠道与机制。研究生学院努力构建两条沟通机制:以政治辅导员、学院主管研究生院长与科研秘书为主的定期沟通机制;以政治辅导员、科研秘书与研究生导师为主的实时沟通机制。
(四)处理好“学校主导”与“院系主体”的统筹协调关系
本科生年级群体特征和共性问题明显,本科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全校性统一布局,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以课题组、导师组为常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难以通过统一的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由于研究生学科专业多样性和培养计划的个性化特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契合院系专业特点,依托院系立足学科来具体组织,尊重和发挥院系和学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研究生思想政治必须坚持学校主导,由研究生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制定全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凝聚并落实全校工作主题和阶段性工作,统筹领导并具体督促推进院系的具体工作。
会后,我们将借助贯彻落实学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契机,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的实施办法》的文件,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学校提质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