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科研育人特色增强思政工作凝聚力
食品工程学院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一班人,遵照习总书记的教导,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在教学和科研上取的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特色,也走出了我院独特的科研育人道路。
高校科研育人作用发挥得怎样,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食品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以打造优秀科研团队为支撑,不断形成科研育人强大合力。
一、坚持先进典型引领,培育科研育人优势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就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一直以来,食品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基本原则,努力把学科、专业和科研等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积极探索并构建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院教师坚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树立了诸多先进典型,更好地引导了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比如,我院梁金钟教授。他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尚的师德,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始终秉承实在做人,踏实做事,认真做学问的原则,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多项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日报》曾经在头版头条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梁金钟教授还多次获得国家、省、校等的多项荣誉称号。
再比如,我院辛嘉英教授。2004年来校以来,就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我退休后,要交给学校的是一个有影响充满潜能动力的团队,而不是让这个研究嘎然而止”,是辛嘉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浩瀚的国内外文献中获得有价值资料,认真阅读批注画出重点后再分发给团队相关成员已成为辛嘉英几乎每天必做的工作。团队每位成员要发表的文章、申报的项目辛嘉英都认真修改提出具体的意见。辛嘉英还组织团队成员每周定期召开组会,讨论实验进展和问题、定期进行学术报告,这个习惯始终坚持。辛嘉英在实验室里通过聊天谈课题、实验进展和指导学生,为一个具体实验结果进行热烈讨论、几乎每天都是学生走后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这已经成了老师同学们熟悉的情景。正是通过这样日常点点滴滴的努力,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凝练的科研思路、有价值的科研动机无私地传递给青年教师。他不仅利用自己的科研积累不断夯实团队的研究基础和完善科研条件,始终将整个团队紧紧拧到一起,还通过对团队中每个研究方向的动态把控,形成了协同性好,相互支撑的动态网络,充分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目前,辛嘉英带领的团队已经实现了团队成员人人有项目,项目间相互支撑,相互协同。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辛嘉英教授也多次获得国家、省、校的多项荣誉称号。团队已成为支撑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徐伟教授坚持以科学研究引导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综合表达等能力,她与学生一道工作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及食品行业组织的各类大赛,均获得国家级、省级的各类奖项,其中,杜娇同学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并得到省长的肯定。同时,徐伟教授还把所获得的指导教师奖励交给学生,为下一届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做启动资金,为学生购买原料、消耗材料等,培养了杜娇、葛阳阳等优秀学生的典范。
我院坚持把梁金钟教授、辛嘉英教授、徐伟教授等优秀教师作为育人先进典型,大力支持其发挥传帮带作用,以典型带动团队,以团队带动全院,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各环节,引领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教风,推进建设优良的院风和校风。在先进典型引领下,我院初步形成了以培育科研育人优势为主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育人效果更加明显,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二、打造优秀科研团队,筑牢科研育人根基
要发挥科研育人的持续作用,就要构建和形成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一直以来,食品工程学院坚持以先进典型为引领,不断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充实科研育人力量,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一是依托学科优势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学院拥有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梯队,始终围绕梯队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目前,学院6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多人任省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多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学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龙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干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现已形成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是始终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食品工程学院党委始终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石彦国院长为核心的院领导班子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坚持选树热心教书育人、甘做绿叶人梯的优秀教师典型,引导和带领青年教师发展,切实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学院多年引领和支持下,一批批青年才俊不断涌现。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发挥科研育人优势仅仅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一个方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综合发挥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实践、文化和组织等多方面的优势,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食品工程学院在充分发挥科研育人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从加强党的领导、更好服务龙江发展等方面,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食品工程学院党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一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积极开展“不忘初心,奉献传承”主题教育,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在本职岗位上做贡献。
二是面向服务龙江发展,发挥产学研优势。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大豆和水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以粮食和寒地特色资源为基础的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为学院立足产学研优势,服务龙江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以石彦国院长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的理念,带领学院教师开展系列科学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发展稳定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100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取得了各级奖励50项,发表了学术论文500余篇。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产学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以我省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做强做大食品支柱产业的发展策略为契机,以面向服务龙江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一级学科以及科研育人等优势,为振兴龙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